明溪县体育锻炼参与情况调查结果公报
一、引言
为全面及时了解我县全民健身活动状况,客观评估《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实施效果,2024年6月至12月对我县城乡居民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调查状况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是我县3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按照三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从全县抽取2个乡镇的15个村委会和社区,采用入户和数据电子化上传的方式开展调查,最终获取有效样本量2086人,其中3~6岁幼儿172人,7~18岁儿童青少年560人,19~59岁成年人1026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328人;男性占50.8%,女性占49.2%;城镇占60.6%,乡村占39.4%。现将主要结果公布如下:
二、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状况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2024年3岁及以上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47.2%,其中城镇为50.1%,乡村为42.7%。与2020年调查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乡村居民的增幅超过城镇,城乡差距呈缩小趋势。
分人群分析,儿童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50.9%;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50.3%,其中40~49岁年龄组的比例最高,为51.7%;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46.1%,到80岁以后,仍有14.7%的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图1)。
图1 2023年3岁及以上不同年龄组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二)体育健身呈现人群差异性、项目多元化特征
幼儿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主要是跑和跳(24.2%)、骑儿童自行车(9.6%)、体育游戏(9.6%)、骑滑板车(9.1%)和跳绳(7.8%)等,且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幼儿参加篮球的比例较高,女性幼儿参加舞蹈的比例较高(图2)。
图2 33~6岁幼儿参加的主要体育活动项目及比例
7~18岁儿童青少年参加的运动项目主要是跑步(15.6%)、跳绳(11.2%)、羽毛球(10.3%)、健步走(9.9%)和乒乓球(6.6%)等。分析性别差异,男生参加篮球的比例较高,女生参加跳绳、舞蹈和体操的比例较高(图3)。
图3 7~18岁儿童青少年参加的主要运动项目及比例
成年人的运动项目中,健步走和跑步的参与比例排在前两位,分别为22.7%和19.8%,其他依次为羽毛球(8.9%)、骑自行车(7.3%)和篮球(5.4%)等。分析性别差异,男性参加篮球和乒乓球的比例较高,女性参加跳绳和舞蹈的比例较高(图4)。17.2%的成年男性和8.0%的成年女性参加力量锻炼。
老年人参加的运动项目主要是健步走,占比41.6%,其他依次为跑步(14.7%)、广场舞(8.0%)、骑自行车(3.8%)和羽毛球(3.1%)等。分析性别差异,老年男性参加乒乓球和登山的比例较高,老年女性参加广场舞和健身操的比例较高(图5)。老年人力量锻炼的参与比例男性为7.1%,女性为3.1%。
图4 19~59岁成年人参加的主要运动项目及比例
图5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参加的主要运动项目及比例
(三)居民对运动促进健康理念的认可度较高
91.0%的儿童青少年、87.2%的成年人和53.6%的老年人认为体育健身具有积极作用,且对健身作用的认知不仅限于身体层面,还包括对心理、情绪和社交层面促进作用的认识。
成年人与老年人关注体育资讯的人数比例为92.7%,比2020年提高了10.6个百分点。其中通过互联网获取体育资讯的比例为26.6%,比2014年提高17.9个百分点。
(四)体育消费显著增加,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2024年成年人与老年人人均体育消费分别为2758.2元和1592.2元,与2020年调查相比,分别增长789.8元和588.2元。消费类型方面,2024年成年人与老年人实物型消费在体育消费中占比为53.7%,与2020年调查相比,下降25.3个百分点;参与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占比分别为20.6%和7.7%。与2020年调查相比,分别提高13.7和2.5个百分点。体育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消费倾向从实物型逐渐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转变,体育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从性别角度分析,男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5%,女性则为49.4%。可以看出,男性在体育锻炼参与度上略低于女性,但女性在诸如广场舞、瑜伽等健身项目上的参与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性别差异在体育锻炼参与方面正逐渐缩小。
(五)影响民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1.主观因素
(1)健康意识:大部分民众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这是促使他们参与锻炼的主要内在动力。然而,仍有部分民众健康观念淡薄,缺乏主动锻炼的意愿,认为锻炼可有可无,这部分人群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体育锻炼参与率的进一步提升。
(2)兴趣爱好: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直接影响着民众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如果对某个项目感兴趣,往往会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参与,相反,缺乏兴趣则可能导致锻炼难以持续。
(3)时间安排: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面临着工作、学习、家务等多重事务,难以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成为制约部分民众参与锻炼的重要主观因素之一。
2.客观因素
(1)体育设施不足:虽然近年来本地区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部分社区、偏远地区的体育设施数量有限、种类单一,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锻炼需求,导致一些民众因缺乏合适的锻炼场地和器材而减少了锻炼的机会。
(2)缺乏专业指导:很多民众在参与体育锻炼时缺乏科学的指导,不知道如何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项目、合理安排锻炼强度等,容易出现锻炼效果不佳甚至受伤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3)经济因素:像参加一些专业的健身课程、户外运动俱乐部等需要一定的费用支出,对于部分经济条件有限的民众来说,这可能成为他们参与特定体育锻炼项目的阻碍。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不低于38.5%,为47.2%,在全民健身推广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不同年龄段、性别、职业群体参与体育锻炼不均衡以及受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持续提升民众体育锻炼参与率,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体育锻炼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二)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健康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新媒体等)广泛宣传体育锻炼的益处,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树立健康生活理念,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引导更多民众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2.优化体育设施布局,增加设施供给。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在社区、农村等薄弱区域,合理规划建设更多的健身场所、配备丰富多样的体育器材,同时做好现有体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为民众提供便利的锻炼条件。
3.加强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指导。培养更多的体育专业人才,包括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鼓励他们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义务健身指导活动,帮助民众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减少运动损伤风险。
4.关注不同群体需求,开展针对性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性别、职业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如老年人的趣味运动会、青年的户外运动挑战赛、女职工的瑜伽健身班等,激发不同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5.完善政策支持,减轻经济负担。政府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对健身场馆、体育培训机构等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补贴,鼓励其降低收费标准,同时加大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让更多民众能够享受到免费或低成本的体育锻炼资源。
四、结语
体育锻炼关乎全民健康,关乎社会的长远发展。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清晰地了解了本地区民众体育锻炼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能够不断优化体育锻炼环境,提高体育锻炼参与率,让全民健身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助力本地区民众拥有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