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明溪县文化馆免费开放、展览情况

日期:2024-12-12 14:56 来源:明溪县文体和旅游局
| | | |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中心工作要求,明溪县文化馆围绕群众文化活动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等工作为重点,坚持文化引领,发挥文化惠民作用,大力培育文艺骨干,激活基层文化资源,创新活动载体和活动内容,努力营造活跃、丰富的文化环境。

  一、文化馆概况

  明溪县文化馆位于明溪县河滨北路269号县市民服务中心大楼11层、12层(明溪县非遗文化展览馆),新馆建筑面积2391.7平方米,占地面积1195.85平方米,新增非遗文化展览馆面积400平方米。文化馆设施包括有文化展厅70平方米,文学创作室20平方米,舞蹈排练室150平方米,美术、书法创作室60平方米,综合艺术培训室60平方米,衍纸画室20平方米,器乐室40平方米,录音室20平方米。县非遗文化展览馆以“归化文脉古邑非遗”为主题,可使用面积400平方米,2021年12月开馆,2024年10月提升改造,面积增加至800平方米,主要用于保存展示非遗实物资料和传承人代表性作品,展馆展示我县传统技艺类客家文化、非遗项目工艺品等,主要展品有1.传统工艺品技艺类展区:微雕、锔瓷、闽王宝剑、蓝宝石、宝扇等;2.传统饮食技艺类展区:明溪肉脯干、客秋包、薯子羹(淮山羹)、漾豆腐、目鱼笋、芙蓉金钩蛋等;3.多媒体宣传展示区;4.非遗讲堂,作为明溪县非遗传习综合基地,经常邀请各级传承人为项目技艺从艺人员、爱好者、参观者传习、展示技艺。在遵循精品工程、展示优秀客家文化、以非遗为主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创建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标准规划设计,并配套建设数字化非遗展示平台和非遗传习课堂,并采用全息投影等多媒体数字科技展示手段,满足展览和非遗传承要求,进一步提升明溪客家文化、非遗展示交流环境,力争成为明溪客家文化的展示窗口和教育基地。

  二、场馆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下午:14:30-17:30(夏令时15:00-18:00)

  周一至周三

  晚上:19:00-21:00(夏令时19:30-21:30)

  周六

  上午:09:00-12:00;下午:14:30-17:00(夏令时15:00-17:30)

  周日:闭馆

  三、免费开放情况

  (一)表演艺术方面

  2024年,明溪县文化馆每月组织“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活动,全年共组织策划参加活动41场,其中演出类28场、展览类5场、培训类2场、讲座类1场,非遗展示类5场。

  开展艺术扶贫进校园活动,服务校园5个,分别为老年大学、县第一实验小学、县第二实验小学、县城关小学、县实验幼儿园,服务项目4种,分别为舞蹈、书法、朗诵、乐理培训,全年累计服务人数2830人,服务课时180个。承办三明市(明溪县区)“小小文旅推荐官”评选、流动舞台车巡演、少儿讲故事大王比赛、非遗进社区讲座活动、“欢庆祖国华诞·传承客家文化”明溪县第二届惠利夫人非遗文化活动暨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参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三明市第五届方言展示活动、残疾人文化周活动、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2024客家文化少儿朗诵专场——创建三明市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系列活动、“祥龙献瑞福,翰墨迎新春”送春联活动、“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主题年画展、宁化、清流、明溪三县书法联展、“龙行龘龘欣欣明溪”明溪县舞龙踩街民俗活动、非遗进校园活动、“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全会精神进军营军民携手庆“八一”非遗进军营活动、第十九届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暨“新侨乡客家情”明溪县文艺展演等活动。

  (二)非遗保护方面

  1.进一步建设硬件。提升县级综合非遗展示馆,增加投资近40万元,改扩建提升以“归化文脉古邑非遗”为主题的县综合非遗展示馆,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建成后将可以通过常态化展演、讲解、教学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明溪特色的客家文化。

  2.进一步挖掘特色。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围绕“客家女神、惠利万家”主题,深入挖掘惠利夫人“忠孝、仁爱、济世、护民”的信俗文化精神,于9月举办第二届惠利夫人文化活动暨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活动,现场开展客家节目展演、惠利夫人歌曲《一片贞心在明溪》发布仪式、客家美食、客家传统技艺展演、客家农产品展示等,讲好惠利夫人信俗故事,凸显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特色。

  3.推动客家文化节目、积极传承弘扬客家文化,讲好明溪客家故事。举办“自在明溪文化雅集”活动、第六届“绿海明溪清新盖洋”健康跑活动等客家文化非遗活动。在沪明对口合作方面,2024年4月明溪县组织特色非遗技艺传承人毛祚胜、林明辉两位老师参加2024上海汽车文化节和精选特色文旅产品参展上海嘉定对口地区民族风情主题活动,并在现场展示技艺。宝剑锻造技艺入选省级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肉脯干制作工艺传承人罗显光入选省级乡村工匠。持续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活动,同时利用六一、八一、端午、重阳等节假日,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技艺展示活动,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倡议书2万余份。

  4.抓好对外宣传。完成惠利夫人视频歌曲《一片贞心在明溪》创作和饶公信俗申报省级项目视频拍摄。完成《明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明溪微雕技艺CN专刊》《客家明溪》杂志等刊物的编写出版。组织明溪微雕技艺、宝剑锻造技艺、锔瓷技艺、肉脯干制作工艺等项目参加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组织宝剑锻造技艺项目参加闽都十二时辰——福建工艺美术75周年发展历程展,微雕技艺项目参加“新侨乡客家情”明溪县文艺展演专场第十九届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三明)乡村融合发展论坛等大型活动。第五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创意大赛,微雕作品《平安是福》入选福建省工艺美术独特技艺作品名单,是三明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作品。组织拍摄明溪微雕和宝剑项目纪录片,登上中阿卫视《AMEEN的福建时间》栏目。在沪明对口合作招商推介会、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等平台和三明日报、新周报、杂志等各级各类媒体上亮相,进一步提高明溪客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艺术辅导方面

  2024年,明溪县文化馆开办春季、秋季免费开放培训班,设有书法、乐理、朗诵、舞蹈培训班,我馆干部坚持每周为群众免费进行艺术指导并积极前往校园、社区、下乡开展各类文化宣传活动、艺术交流及辅导,注重“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