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中的诚信故事】 彭老总与明溪群众的故事

日期:2021-07-02 08:57 来源:明溪县信用办
| | | |

冬日送暖驱严寒,百里深山笑开颜。

彭总领咱举刀枪,革命火种遍地燃。

这首歌谣,引出了一段峥嵘岁月。虽然是 80 多年前发生的事,人们还记忆犹新,仿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进村一席话

1934 1 3 日,彭德怀率领东方军由广昌以南的头陂地区出发,经白水镇、泉上,于 8 日进到归化(明溪)地区。天寒地冻,大军屯兵在夏阳区的地美一带,彭老总在这里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抓住有利时机练兵备战,做好攻打沙县的部署。

这个方圆数十里的地美乡,群山起伏,地势险要,便于部队周旋。长期以来,这里的穷苦百姓,受尽反动军阀、地主土豪和土匪的敲诈勒索,生活饥寒交迫,山村破落萧条,人心惶惶不安。

部队进村那一天,雪后天晴,阳光灿烂,红旗从西南方向风卷而来。不知是谁眼明嘴快,喊了一声:“兵来啦!”周围的群众以为国民党反动军队又来了,吓得拔腿就跑,男女老幼蜷缩在一座不大的杨家土堡里。

彭老总发现这种情况,立即传令部队停止前进,留在村口休息,同时派出宣传队到村里刷标语,贴布告,开展政治宣传。彭老总亲自骑上一匹大白马,随带一名宣传员,径直奔杨家土堡而来。

彭老总在土堡前翻身下马,大声喊道:“乡亲们不要害怕,我们是工农红军。”不一会,大门打开,宣传员顺手展开一幅早先写好的大标语“穷人不打穷人”。顿时,土堡里的人屏声静息,好几百双眼睛惊奇地望着他俩。只见刚才喊话的这个军人,身材魁梧,气宇轩昂,一双大眼炯炯有神,他头戴红军帽,身穿灰色红军服,脚上穿的是麻草鞋,腰间斜插一把短枪,显得英勇威武。彭老总挥手向群众致意后,搬来一个木墩垫脚,便开始给群众讲话。他说:“我姓彭,名德怀,是穷苦人出身,你们也是穷苦人;我们红军是穷苦人的军队,是帮穷人打土豪、分田地、闹翻身的。不但今天来,以后还会来,我们要在这里扎根。”

彭老总话语不多斤两重,句句落地响当当,群众听到这些感人肺腑的讲话,好比三九寒天怀里端着一盆火,个个心里暖洋洋,人人脸上乐开花。

讲话间,许多人拉着宣传员小声问道:“彭德怀在红军里当多大的官?”宣传员翘起拇指说:“是咱们东方军的总指挥。”群众知道彭老总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明白红军是工农子弟兵,无不欢呼雀跃,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盼望已久的工农红军来救我们啦!以后日子有奔头了!”

过后,全村群众列队村头,把红军迎进村里,忙着慰劳远道而来的红军战士,有的端来热姜茶,有的挑水做饭,有的烧水让红军烫脚。这个百来户人家的山村洋溢着浓浓拥军情。战士们高兴地说:“彭老总一席话,百里深山笑开颜。”

同群众心连心

东方军入闽后,蒋介石加紧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把归化划定为全封锁区,成千上万的红军驻扎地美,条件非常困难,生活十分艰苦。彭老总要求红军战士严格遵守群众纪律,规定不许乱闯门,禁止入民房,拿群众的一棵芥菜付给两个铜钱。彭老总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进村后,彭老总和警卫班的战士一齐挤在一间四面透风的牛棚里过夜,在牛粪上垫些稻草谷席当床铺。睡觉时还有趣地对战士说:“我从小就当放牛娃,睡牛棚不错啦,下面牛粪发热,上面被子保温,躺下软绵绵,睡得挺舒服。”三餐开饭时,彭老总和战士们一样,身边带个小竹筒,吃一碗饭,取出一块腌菜干,吃后有剩余的,又小心地装回竹筒内留着下顿吃,一点半截也不肯轻易丢掉。由于敌人封锁严密,这里非常缺盐,一块光洋只能买到三两食盐,战士们常常吃不到盐。彭老总与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配无盐菜,过着“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日子。

有一天早晨,寒风刺骨,细雨霏霏,警卫班的几个战士外出执勤归来,路过山旁的一座小草寮,想进去避风躲雨。进寮一看,发现寮角里藏着两箩筐金灿灿的稻谷,上面用茅草严严实实盖住。战士们喜出望外,都说是意外的收获。可是该怎么处理呢?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拿不定主意。回到驻地,战士们马上向彭老总汇报,彭老总仔细分析一下,便严肃地说:“这是边远山区的群众对我们不了解,才藏起来的,我们应该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同时,交代战士写好一张条子,放在谷子上面。后来,这个藏谷的群众

发现谷子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红军看到了,我们不会拿群众的东西。”这个群众感动得热泪盈眶,逢人便说:“红军真正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咱们自己的亲人呀!”

东方军进驻地美的日日夜夜,彭老总军事繁忙,除了指挥练兵,分析敌情,寻找战机,还经常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做好动员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亲自播下革命火种。在攻打沙县的战役中,地美一带群众家家动员,人人动手,踊跃支前,冒着枪林弹雨,救护伤员,搬运战利品。至今,紫云山下沙溪河畔,还流传着歌颂彭德怀率领东方军攻克沙县的一首民歌:

正月里来是新春,攻打沙县闹纷纷。

彭总神兵从天降,打得卢匪丢了魂。

来源:明溪县文明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