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正确看待镇静安眠药的不良反应

日期:2019-08-23 08:54 来源:明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 | |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达到38.2%;一晚睡不好,一天的精神就没了,长期睡不好,每一天都成了煎熬。对于长期失眠的患者,睡不好不仅仅影响精力,还有更严重的后果,如持续的疲劳感、记忆力减退、容易动怒、工作效率低,还伴有紧张、头痛、头晕等其他躯体症状。如果是偶尔失眠,患者可以自行调适,但若尝试了很多调理方法后,失眠仍然无法缓解,演变成长期、慢性失眠,并出现较为严重的心情低落、烦躁、认知困难等,就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改善睡眠的药物。但这些常用药安全吗?不少患者心存疑虑。
  一、医生开药很谨慎
  镇静催眠药,即人们常说的安眠药,属于处方药。当患者存在入睡困难、半夜常常醒来难以再次入睡、早醒、失眠严重影响了日常活动、症状持续了较长时间等情况,且排除器质性病变后,患者确诊为失眠,医生才会在必要时为他开出合适的药物。目前,非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可以快速起效,迅速诱导入睡,且半衰期短,既可以维持整晚睡眠,还不会遗留宿醉反应,成瘾风险小、患者依从性较高、安全性较好,在治疗慢性失眠中可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觉醒和早醒,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对伴有阻塞性呼吸暂停的患者,2018年发表在《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应用右佐匹克隆等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有较好治疗效果。
  二、严重不良事件很罕见
  吃药总伴随着副作用,服用改善睡眠类药物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嗜睡、困倦、头痛、头晕、反跳性失眠等。近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要求在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唑吡坦三种药的包装上加“黑框警告”,引发不少人的恐慌。但李小钧认为,FDA这次在药品包装上加黑框警告,主要是提醒作用,提醒医生和患者,服用该药物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如摔倒、烧伤、自伤、梦游、睡眠驾驶等),但要明确,“严重”不代表“普遍”。FDA提到,服用这三类药出现的不良事件都是比较罕见的,其所导致健康风险的案例只占极少一部分。另外,“严重”也不代表“不安全”。如果不够安全,FDA就不会批准其上市,即使上市,也会勒令其从市场上撤下。但因后果比较严重,出于谨慎,FDA认为有必要加黑框警告,提醒医生开药时要考虑到用药风险,以此评估其对患者的益处。同时也是提醒患者,避免药物滥用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正在服用这三类镇静安眠药的患者不用过于紧张,更不能擅自停药,以免出现戒断症状,只要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且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就可以放心继续吃。而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调整用药。
  三、遵医嘱用药,不易依赖
  还有患者担心药物成瘾的问题。确实,长期使用改善睡眠药物可能造成药物依赖,即服用的实际剂量比医生开出的建议剂量多得多。例如,一些必须通过服药才能缓解症状的中重度失眠患者,常常不遵医嘱吃药而自行加量,如一开始只吃1片,过几天吃2片,再过几天加到3片,就易出现依赖。研究发现,本身有心理健康问题、物质使用障碍的患者更可能产生药物依赖,而普通失眠患者,只要按照医生建议来合理、规律使用,很少会出现成瘾或依赖现象。
  四、记住九点,用药更安心
  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专家建议,患者务必留意以下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
  1.采用最低的有效剂量,不要随意加量。
  2.交替用药,每种药使用不超过2周。
  3.间断用药,尽量不连续使用。
  4.睡眠恢复或症状改善后逐渐停药,避免反弹。
  5.是否服药主要根据白天的工作效能和生活质量,有较严重的日间症状时才服用。
  6.服药后应该马上睡觉,不要再从事其他活动,否则容易因意识模糊而晕倒、摔倒等。
  7.服药第二天醒来后,不要立即下床,躺两三分钟后再起来,减少摔倒几率。
  8.不能与酒精同时服用。
  9.长期用药者最好每2个月查肝肾功能和血象。
  最后,安眠药不建议长期使用。失眠患者应与精神心理科医生讨论商量,尝试非药物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正念疗法、乐眠操、光照治疗、自然疗法,及改变睡眠习惯,如睡前不玩手机、不困不上床等,来提高夜间睡眠质量。
  (本文来源生命时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