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县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意见整改情况
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关于反馈明溪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意见的通知》(闽政教督办〔2025〕29号)精神及相关要求,我县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力量,对照反馈问题清单,深入研究剖析,制定详实整改方案,并扎实推进各项整改工作。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整改情况
(一)资源配置方面
问题反馈:部分学校对教学仪器设备值统计口径的理解掌握不够到位,音乐、美术教室使用率不高。
整改措施及成效:一是规范数据统计。指导各校准确理解教学仪器设备值指标内涵,明确统计标准。各校按照教学仪器设备指标解释对设备值进行重新核查与统计,已100%完成。二是提升使用效能。重新梳理课程安排,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做好日常巡课、督促,明确要求音乐、美术等专业学科在专用教室上课,并规范、如实填写教室使用记录,提高音乐、美术教室使用率,由70%提高到90%。
(二)政府保障方面
1.问题反馈:小学170个班级中班生额超过50人的有50个,占比29.4%,特别是小学一年级还有13个班级的班生额超过45人,占比50%。
整改措施及成效:所涉问题集中在城区小学(实小、二小)。一是摸排适龄儿童人数,把握生源变化趋势。2025年秋季城区一年级适龄儿童总人数为744人,经摸排,实小片区为245人,二小为183人;2026年秋季城区一年级适龄儿童为604人,实小片区为210人,二小为171人;2027年城区适龄儿童为507人,实小片区为202人,二小为142人。2025-2027年,实小、二小的一年级新生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二是分析毕业生人数,确保学位释放空间。2025年秋季实小六年级毕业生为343人,2026年为376人,2027年为439人;2025年二小毕业生为310人,2026年为302人,2027年为321人。近三年毕业生人数均高于新生入学人数。三是制定招生方案,严控班额并合理分流生源。重新调整制定《2025—2026学年招生方案》,严控实小、二小招生一年级规模(各270人,6个班),确保两校初始年级班生额均控制在45人/班以下,合理调整安排城区其他适龄入学儿童到城关小学就读。调整转学政策,对超过标准班额的学校年级实行“只出不进”,对符合该校的转学生源,通过统筹调剂等方式安排至城关小学就读,有效控制班生规模。
通过以上措施,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县一年级班生额将均能控制在45人以下;实小、二小现有其他年级班生额将控制在50人/班以内。
2.问题反馈:2024年部分教育附加专项经费未按规范使用。
整改措施及成效:一是强化预算管理。2025年已将550万元教育费附加专项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资金拨付严格按照项目预算、建设合同及进度执行。二是明确使用范围。重申教育费附加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三是纠正不规范支出。2025年春季学期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27.3725万元,已按规定从预算的教育专项经费中安排拨付,未从教育附加资金中安排。
(三)师资队伍方面
问题反馈:县级骨干教师成长培养机制不够健全,任期管理不规范,2019年以来培养认定的县级骨干教师仅18人。未能有效引导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城乡优质教师资源不平衡,交流多为骨干教师向城区流动。
整改措施及成效:一是健全培养体系。坚持“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倾向一线”原则,制定《2025年全县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计划投入130余万元开展学科专题研训等各类培训30余期、预计覆盖2000余人次,全方位提升教师能力。按照我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计划,5月8日-9日已完成2023年确认的全县中小学第二批学科带头人、第三批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近70名人选的考核认定。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建立优秀、骨干教师数据库。正在制定新学年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方案,重点强化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的交流力度,实现县域优秀师资的均衡配置。三是创新培养模式。构建三维培训体系,建立县域“初级-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发展晋升机制;依托沪明合作、山海协作优势,选派教师赴上海、泉州等地考察跟岗;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作用,有效引导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教育质量方面
1.问题反馈:劳动教育方面存在城乡不平衡,部分学校劳动教育落实不到位,在课程实施、时间保障、场所供给、家校配合等方面存在不足。
整改措施及成效:一是强化劳动课程与时间保障。将劳动教育纳入“五育并举”整体规划,在开齐劳动课基础上,要求各校每周至少安排1次校内外劳动实践(如清洁校园、种植养护、志愿服务等),保障学生劳动实践时间,逐步形成常态化机制。二是强化基地建设与资源整合。按照“一校一场所”要求,明溪县所有中小学校均建设有1个劳动(综合实践)教育场所。县二中与天龙茶业有限公司签订实践协议,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采茶、制茶体验活动,丰富教育资源。三是强化家校共育与联动机制。建立“劳动教育家校沟通平台”,定期推送劳动教育知识、亲子劳动任务和优秀案例,指导家长重视并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将劳动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家校协同育人氛围日益浓厚。四是强化日常督导与考核评价。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考核内容,组织责任督学定期开展劳动教育督导,重点查看课程开设、实践基地、师资配备等情况,推动学校劳动教育更加重视、实践更加扎实、成效更加显现。
2.问题反馈:普遍存在学科教师兼任多门学科现象,核查发现兼课教师执行教学计划不到位。部分小规模学校专业教师不足,无法确保开好学科课程。
整改措施及成效:一是精准补充师资力量。积极争取2025年紧缺急需专业教师招聘用编25名,含美术、信息、心理等学科教师4名。合理调配今年毕业的15名公费师范生(其中小学教育专业6名)至乡村小规模学校或小学学科岗位。二是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建立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在全市率先理顺教育系统跟岗、交流、借用人员人事关系,调剂140个编制设立教师编制周转池,实现编制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配置。
通过以上措施,逐步解决学科教师兼任多门学科现象,保障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并着力解决小规模学校专业师资短板,确保所有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学科课程。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提升教育改革实效,持续完善“总校制”办学、教师队伍管理、青少年关爱帮扶等改革机制,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加大优质资源下沉力度,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缩小校际、城乡差距,促进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教育质量更加优质。
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盘活编制存量,建立基础教育各学段学龄人口监测预警机制,合理统筹编制规模,加强跨学段教师资源余缺调配。推进城乡联动,健全城乡学校帮扶机制,实现县内优秀师资的统筹调配,推进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创新培养模式,构建三维培训体系,全员完成“菜单式”选学,骨干教师开展周期“项目式研修”,打造建立县域“初级-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四级晋升机制。
三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严格落实 “两个只增不减” 要求。进一步完善经费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动态的资金分配体系,通过统筹调配教育资源,把更多的资金、设备、项目向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倾斜,着力改善教学设施、师资待遇、课程建设等方面条件,缩小城乡、校际间教育差距,全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是完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优化和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长效机制,深化与上海、泉州等地交流与合作,构建全方位的联动发展机制,推进明溪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助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