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应用个人信息国标草案:不准乱索要用户隐私

日期:2019-08-16 09:45 来源: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 | |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信息安全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草案),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草案》中明确规定,App不得收集与所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对外共享、转让个人信息前,App应事先征得用户明示同意。App应对其使用的第三方代码、插件的个人信息收集行为负责。《草案》更对21种常用APP类型可收集的“最少信息”进行了界定。这也被看作是移动互联网应用一项国家标准的出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的保护将步入正轨。

  APP不应收集“最少信息”外的无关信息

  今年2月,一则京东金融App涉嫌获取用户的敏感图片并上传的新闻一度将APP是否过度收集用户隐私的话题推上风口浪尖,7月底,铁路官方APP“铁路 12306”也被曝出不同意获取个人信息就“闪退”的新闻。是否同意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隐私条款,是否同意移动互联网应用搜集你的部分个人信息,成为不少移动互联网应用是否可以被用户使用的先决条件。

  为落实《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要求,加快相应标准化工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日公布了《信息安全技术 移动互联网应用(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红星新闻记者查阅《草案》发现,不少用户日常会遇见的头痛问题,草案中都进行了明确界定,可谓树立了行业标准。

  《草案》规定,App运营者应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当用户同意App收集某服务类型的最少信息时,App不得因用户拒绝提供最少信息之外的个人信息而拒绝提 供该类型服务,App也不得收集与所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草案》更明确规定了21种常用APP类型可收集的“最少信息”,也指出当收集的个人信息超出服务类型的“最少信息”时,超出部分的个人信息,App应逐项征得用户明示同意。

  21种常见APP类型中,网络约车、网络支付、交通票务、金融借贷、房屋租售、二手车交易等APP类型明确可收集的最少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即时通讯、博客论坛、新闻资讯、短视频等类别仅对公众账号信息发布服务使用者收集个人身份信息,问诊挂号类则仅对患者收集身份信息。

  根据《草案》,浏览器、输入法、安全管理这三类APP可收集的最少信息只有网络日志一项。

  《草案》还规定,当用户退出某服务类型后,App应终止该服务类型收集个人信息的活动,并对仅用于该服务的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或匿名化处理。

  此外,《草案》中明确,App应对其使用的第三方代码、插件的个人信息收集行为负责。第三方代码、插件收集个人信息视同App收集,App应防止第三方代码、插件收集无关的个人信息。

  实测:APP确仍存在收集个人无关信息现象

  今年5月,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百款常用App申请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权限列表》,其中显示在10大类26项个人信息相关权限中,平均每个App申请收集数目达10项。按《草案》规定的21种常见APP应收集“最少信息”来看,目前的APP收集个人信息权限申请是远远不合格的。

  以常用的地图导航一项类别来看,《草案》规定只能收集用户的网络日志和精准定位信息。但据《百款常用App申请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权限列表》显示,百度地图申请收集了包括修改或查看拨号、拍摄、读取通讯录、录音、读取电话状态等10项个人信息相关权限,其中用户不同意开启,则App无法安装或运行的权限数达2项。另外一款高德地图也申请收集了包括拍摄、录音、读取电话状态等8项个人信息相关权限,其中用户不同意开启,则App无法安装或运行的权限数更高达5 项。

  记者下载了属于浏览器类别的UC浏览器,按《草案》规定该APP可收集的“最少信息”只有网络日志这一项。下载后,UC浏览器随即要求访问记者的位置,但选择不允许后仍可正常使用。7月底刚因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而被舆论关注的“铁路12306”仍要求获取记者包括定位、相机、相册、推送权限等一系列权限。记者点击不同意选项,APP随即 闪退。对此“铁路12306”在请求收集个人信息页显示,其申请相机权限是为了“方便使用扫描车票二维码等功能”,申请相册权限是为了“方便保存、分享列车信息等功能”,申请定位是为了“方便在‘最近常用’车站中自动增加当前所在城市的车站等功能。”

  相关专家:标准符合市场趋势,监管会有一定滞后性

  据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告显示,《草案》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征集结束日期将在于2019年8月31日24:00前。《草案》是否具有指导意义?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移动互联网应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从而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呢?记者采访了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合规监管专家董毅 智律师,董律师用“难、严、细、好”四个字概括了他对此次《草案》公布的看法,“《草案》的公布在意料之中,因为长期以来大众都呼吁对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 进行市场监管,但实施起来可能比想象中更困难。”董律师表示,现在移动互联网涉及的广度、深度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行业也越来越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则,要统一标准也需要协调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的具体需求,所以这也是相关监管进展缓慢的原因。”

  董律师称,从全球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上看,对移动互联网的监管也是越来越严了,“你会发现现在移动互联网的隐私安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安全,甚至与国家安全也联系在了一起,所以这次《草案》的公布是符合全球的趋势的。”但董律师也谈到,目前公布的草案只是一个基本的规范标准,并不涉及到立法层面,如何处罚、 怎么处罚是需要深入挖掘的。

  “总的来说,《草案》公布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因为互联网更新换代太快,标准先行、监管滞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正因为有了标准,才给了立法一个很好的契机与起点。”董律师谈到,监管需要一步步的进行改进,“比如监管由谁进行?预算怎么定?这些都需要细细讨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