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产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日期:2018-04-09 10:06 来源:新华网
| | |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乡村振兴”成为热点话题,连日来讨论热度不减。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目前炙手可热的电商模式红利能否真正惠及农村?“农产品上行”遇到哪些难题?农村电商如何成扶贫攻坚有利抓手?近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鸣涛就相关话题接受新华网采访。

  李鸣涛表示,农村电商将农村地区的“小生产”对接“大市场”。农村电商成为中间的连接点,将农村地区分散的种植、养殖、生产对接大市场需求,在大市场和分散的养殖、种植户之间建立市场机制。同时,农村地区有众多产品资源,农村电商能够把农村的分散资源集中起来,加快推进农村地区企业转型。

  2014年,农村电商崭露头角。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拓展农村地区网络消费需求,进一步挖掘农村地区的资源价值,包括产品资源、生产资源、旅游资源,通过电商带动整个农村市场资源的盘活。

  据悉,截至2017年,电商扶贫已经覆盖全国499个国家级贫困县,下一步将扩大到所有具备条件的国家级贫困县。李鸣涛表示,围绕农产品上行、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在破解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难题,在供应链、产品检测、溯源、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已经发挥了成效。电商产业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数据显示,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活动已在全国覆盖756个县,建设1051个县级运营中心,5万个村级电商站点,服务涉及275万贫困户。李鸣涛指出,已初步形成的覆盖村、镇、县三级的电商、服务、物流体系,可以支撑农村老百姓的网络消费需求。“下一步,农村电商要更好把农村地区价值资源挖掘出来,以前是工业品下行,现在要发挥上行作用,支持农村地区资源产品进城市,完善资源产品上行供应链环节,加强品牌体系、溯源体系建设,解决农产品上行的挑战。”  

  如今,农产品上行渠道越来越分散化,既有天猫、京东等大平台,又有本土电商平台,还有直播、微商等渠道。但农产品网上销售的持续性仍较差,质量追溯体系仍不完善,该如何解决?李鸣涛认为,还是要立足于品牌建设。电子商务发展较好的地区都拥有区域性公共品牌,有政府背书,有资金支持,同时有准入门槛、追溯保障,形成依托品牌的农特产品可持续流通运行机制,集中推广的不是某个产品,而是一个公共品牌,让用户建立起对农产品品牌的稳定认知。

  农村电商对精准扶贫带来哪些推动作用?李鸣涛指出,电子商务助力脱贫攻坚有多种方式,一是对有学习能力的贫困群体进行电商培训,开设网店、微店;二是在产品生产、加工、仓储、检验、包装、分销、物流等环节,有针对性地吸纳贫困人群参与,提供就业渠道;三是面向电商消费需求提供种植、养殖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解决贫困人群增收脱贫问题。政府也会针对贫困群体出台电商扶贫支持政策,比如,针对电商企业收购贫困户的商品进行价格补贴、对雇佣贫困人群就业进行奖励、鼓励贫困人口电商创业等。通过政策引导和电商产业带动,把贫困人口与农村电商进行精准关联和匹配,从而通过电商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