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到访君子峰保护区

日期:2023-07-18 09:00 来源:明溪君子峰
| | | |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调查团队在君子峰保护区内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在枝头停歇的珍贵画面。

  黄胸鹀又名禾花雀,体长14至15厘米,是雀形目雀科鹀属的一种小型鸣禽,胸部显眼的亮黄色羽毛是其最具标志性的特征,喜食植物种子,主要栖息于大面积稻田、芦苇地或高草丛及湿润的荆棘丛中。黄胸鹀是迁徙过境的旅鸟,对栖息环境十分敏感,每年仅春、秋季迁徙期在我国沿海地区有少量记录,比较罕见。此次发现充分证明君子峰保护区内具有适宜黄胸鹀生存的环境,得以吸引黄胸鹀来此栖息,是对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的一种肯定。

  黄胸鹀以其珍稀濒危等级提升之迅速而广受关注。受人类饮食文化影响,黄胸鹀曾遭人类大肆捕杀,在2004年至2017年的13年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对黄胸鹀的评级经历了无危到近危、易危、濒危、极危四连跳,其种群保护等级甚至比大熊猫还要高,距离野外灭绝仅一步之遥。2021年2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后,我国更是将黄胸鹀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成为继中华穿山甲之后又一引人注目的野生动物。

  此前,厦门大学鸟类研究团队在君子峰保护区开展鸟类资源本底调查时曾监测到黄胸鹀,虽已多年未见其身影,但君子峰保护区一直致力于区内野生鸟类资源种类及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监测与研究,明确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变化对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生存影响,为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下一步,君子峰保护区将依托各高等院校的科研团队和专业优势,持续关注保护区自然生境状况,监测区内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影响,识别并划定珍稀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针对性实施保护管理措施,确保黄胸鹀等珍稀濒危特有物种、极小种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有力促进其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