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落——雷西村
千年罗汉松 (图/肖书平)
雷西村,位于明溪县盖洋镇。据老辈人说,早在唐朝时就有吴、黄、李姓村民在此定居,因而有了吴家弄、黄厝坑、李家围等自然村。后来,雷姓人家迁居至此,繁衍生息,至今约二百年之久。因为这里四面环山,中间有一条溪涧缓缓流过,于是人们把这个村落命名为“雷涧”。
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雷涧与隔壁的小村庄西瓜墩合为一保,称雷西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雷西村,但雷西村本点在当地方言中至今仍叫“雷涧”。
南宋末年,将乐南口温坊的汤姓人氏汤万宝迁来雷涧居住,汤万宝成为雷西村汤姓始祖。其长子汤进益在雷西村买田置地,于是汤姓在雷西村世代繁衍,后来成为雷西村最大姓,而且出了不少人才。
雷西村至今还流传着汤姓第四代孙汤七四的一段佳话。汤七四从小才思敏捷,一次,他爷爷汤进益宴请行将挂帅出征的李将军,席间让小七四替将军斟酒。李将军想验证一下这小孩是否真的聪明伶俐,故意不饮,说:“此非教大臣之礼也。”爷爷示意小孙儿说:“你能让李将军强饮吗?”小孙儿即向前作揖,说:“从前孙权设宴款待文武大臣,诸葛恪劝酒,张昭不饮。诸葛恪把他与古时姜尚对比激他,张昭于是饮酒。如今将军能指挥千军万马,为何容不下一个小孩子呢?”李将军听了这话,当即把酒喝了,还笑着对汤进益说:“令孙有才,将来一定会超过您!”
几百年间,汤姓人在雷西村建造了大量房屋。仅祠堂就建有玉牗公祠、七四公祠、七五公祠、贵显公祠、时化公祠、继生公祠、嶐生公祠(即天如公祠)等七座,其中天如公祠至今保存完好。
村尾保存有一座石拱桥,桥虽小,但挺精致,桥边有石凳、小屋,可供村民休闲。原来村中还有一座颇为壮观的廊桥,名下沙新桥,为雷西村一大景观。据族谱记载,下沙新桥当年悬挂着铃铛,微风吹来,铃铛声声,悦耳动听。可惜下沙新桥后来被洪水冲毁。但雷西村人百折不挠,在汤时辅的带领下,筑起了更加宏伟壮观的和乐岗,又在显贵公祠后筑起墙厚一丈的坚固土堡,内建华屋,既可抵御贼寇,又可休闲娱乐。斗转星移,岁月沧桑,许多建筑今天已不复存在或只剩遗址。在村中一个名唤“中南洞”的地方,至今仍矗立着贡生汤廷瑛于清嘉庆三年树立的石旗杆,依稀可见昔日的繁华。还有溪边那株近千年树龄的罗汉松古树,依然巍峨耸立,枝叶青青。
雷西是个文化底蕴深厚、故事众多的村庄。村中有个地名叫“杨家”,至今仍有杨姓人家居住。《民国·福建通志》记载:南宋景炎元年(1276),右丞相文天祥护送幼帝赵昰及其母杨淑妃西行,途经今明溪县紫云、御帘、旦上、国母漈、坪埠后,来到雷涧,杨淑妃就在杨家与杨姓人“认亲”,潜伏下来。宋室覆亡后,杨淑妃于元朝初年在雷涧一带聚众反元,终因寡不敌众被捕,解押到福州被害。
西瓜墩有一座古廊桥,原名“交际桥”,又叫“红军桥”。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军途经雷西,在这里造饭,留下银元付给村民,红军还在古廊桥上写下“打倒土豪劣绅”“红军万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等标语,因此人们把这座桥叫“红军桥”。这座木廊桥由于年久失修倒塌后,村民又在那里集资修建起钢筋水泥廊桥。
近年,雷西村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勤劳、智慧的雷西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正在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