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侨”为桥 汇聚发展强大动能
作为福建重点侨乡,莆田市涵江区承载着80万海外游子的故园眷恋。近年来,涵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侨”为桥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以侨招商、以侨促贸、以侨聚情,将侨乡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新时代侨务工作中交出了亮眼答卷。如今,这片涌动着创新创业热潮的土地,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让“侨力量”在产业升级、经贸合作、文化传承等领域绽放异彩。
海外侨胞频频赴涵江考察,共叙乡情、共谋发展
以侨招商蓄势能

涵江区在全市率先创新海外招商引资模式,聘任“海外招商大使”“招才引智大使”。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涵江区还创新海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模式,在莆田市首家聘任海外招商大使、招才引智大使。
“我们要全力以赴帮助家乡扩大‘朋友圈’,为家乡在海外代言招商,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助力涵江发展!”“大使”们倍感自豪,纷纷表示这是一场共赢未来的“双向奔赴”,他们将积极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宣传推介涵江,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汇聚涵江,为推动涵江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侨”力量。
4月3日,澳门福莆仙妈祖文化联谊会一行56人来涵考察,畅叙乡情,共谋发展。考察团深入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感受涵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律动,进一步探索合作潜力与机遇。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考察团成员郑文水、刘仲青受聘为涵江区首批文化旅游推广大使。大家纷纷表示,将当好家乡的“宣传员”“智囊团”“建设者”,促进两地在文化、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图源:涵江时讯
截至目前,共有127家侨企在涵江投资兴业,涉及电子信息、鞋革服装、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等产业,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
以侨促贸拓通道
3月5日,涵江区举办侨商民企“寻商机 谋发展”招商推介暨助推涵江“莆田优品”出海活动。来自8国的侨商代表与本土企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近年来,我区积极发挥广大侨商‘金纽带’作用,搭建‘资源对接平台’,打造‘市场情报中心’,培育‘品牌出海联盟’,构建侨商赋能产业新生态,共同推动涵江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涵江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曾曙光告诉记者,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广大民营企业把握跨境电商发展新机遇,向“数”而行、向“新”而进、向“实”而强,创新突破,激发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让新兴产业“新苗成栋梁”。
图源:涵江时讯
记者了解到,涵江区委、区政府将一如既往为企业和侨胞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政企同心、内外联动,以侨为桥、乘“云”出海,共同谱写“莆田优品,涵江领航”的美好新未来。
以侨聚情系纽带
澳门莆仙联谊会考察团在涵江考察期间,还前往双福村感受故乡巨变。大家穿行在双福村的石板巷弄,用手机镜头记录下家乡美景。当十音八乐的熟悉旋律从古厝民居飘出,大家不禁感慨,家乡新貌既留住了传统又焕发了新生,是最好的乡愁。
4月的蒜溪畔,百年侨厝与烂漫春花相映成趣。这里游人如织,人们在油菜花海与古厝中徜徉,拍下一幅幅美照。
这样的场景在江口镇已成常态。作为38万侨胞的故里,这里112处风格各异的侨厝历经百年风雨,如今通过“活化利用”工程重焕生机。姚馀三大厝变身家风馆,陈列着200多件侨批文物;五个六角亭引进南洋主题餐饮,成为网红打卡地;侨领李文正旧居改造的“侨乡驿站”,既是留守家庭服务中心,也是海外新生代的“寻根课堂”。
江口华侨纪念馆是莆田市第一家建成对外开放的镇级华侨纪念馆,由华侨传统建筑文协楼修缮改造而成。纪念馆设立“漂洋过海”“奋斗历程”“游子思乡”“江口侨领”“情系桑梓”等11个主题展厅,通过图片介绍、场景还原、全息影像、雕塑绘画、实物展览、互动体验等方式,全面展示华侨移民史、奋斗史、贡献史及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置身其间,老一辈华侨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和拳拳赤子之心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到访的人。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涵江区弘扬华侨爱国爱家精神和传承华侨文化的重要窗口。“这些文化印记让我们记住从哪里出发,更明白要向何处前行。”印尼侨胞林思颖在参观后感慨道。

保护侨厝就是守护海外侨胞的精神原乡。近年来,涵江区推进“侨厝赋能”工程,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老侨房。该区成立由区政协侨委、侨联、侨办等6部门组成的区特色侨房普查小组,开展侨房普查和建档工作,对全区140处华侨建筑进行登记建档造册,通过捐赠、托管等方式,实现使用权流转,并进行活化利用。
通过侨厝赋能,涵江不仅留住了涵籍在海外侨胞的“根”与“魂”,也最大程度把海外侨胞蕴藏的巨大能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让广大侨胞更加情系桑梓,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献计出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